《中国教育报》头版报道!华南理工让就业服务更优质更暖心
就业是中国高校最大的民生
就业育人是高校立德树人最后的“一公里”
一直以来
华南理工大学把就业工作
融入学校内涵式发展
融入学生高质量成才
打造了华南理工大学
高毕业去向落实率、高就业质量、教育
高就业满意度的报头版报河北某某金属制品教育中心“金字招牌”
多维度发力做实做细助就业工作
让就业服务更优质更暖心
今天
《中国教育报》在头版重要位置
对华南理工大学就业工作进行报道
《中国教育报》头版报道
华南理工大学多维度发力做实做细助就业工作
让就业服务更优质更暖心
中国教育报7月28日讯(通讯员 黎鉴远 记者 刘盾)“最近,学校安装了AI面试亭,道华我们正在动员更多同学使用。南理”近日,工让更暖华南理工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的业服优质“职业发展委员”李欣泽说。
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,中国为实现就业信息和服务更加精准高效地触达“最后一公里”,教育延伸到每个学子身边,报头版报华南理工大学在796个班级,道华选配了“职业发展委员”。南理作为华南理工大学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的工让更暖“小助手”,“职业发展委员”在政策宣传、业服优质河北某某金属制品教育中心活动组织、中国课程协助、服务推广、需求调研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。
华南理工大学还引入企业资源,建立“美的工作室”等平台。很多知名企业成为学校高质量就业的“强外援”。同时,学校坚持以赛促练,提升学生职业能力。近年来,华南理工大学校院两级年均举办“职业启航月”“青春逐梦职场月”等近200场品牌活动,推出求职、升学等四大专项训练营,覆盖6万人次,学生在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斩获1金3银2铜。
“我校将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‘一号民生工程’‘一把手工程’,通过强保障、赋能力、拓岗位的系列举措,把增量政策举措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就业岗位。”华南理工大学党委书记章熙春表示,如今学校毕业生就业继续呈现落实率高、就业质量高、满意度高的“三高”态势,就业服务工作质量更高、温度更暖、成色更足。
为努力打造一支懂行、专业的师资队伍,助力学生点亮职业发展前路,华南理工大学打出一套“组合拳”:“就业指导研习营”邀请资深专家传经送宝;“辅导员暑期赴企业挂职锻炼”则将教师推向一线,感知就业市场的脉搏。
为帮助更多学生在社会实践中“炼铁成钢”,华南理工大学大力推动“笃行计划”等社会实践活动。学校建筑学院学生石璨就是受益者之一,她此刻正在江苏常州市金坛区文旅局实习,参与文物保护相关工作。
“这是我第二年参加‘笃行计划’了。”参加“笃行计划”让石璨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,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和特长,锻炼沟通协调等能力。
如何在就业工作中更好体现服务强国建设的鲜明导向?“我校通过配套设立‘笃行奖’,成立基层工作服务协会等一系列举措,畅通学生‘选拔—培养—输送—成长’的良性循环。”华南理工大学校长唐洪武介绍,学校大力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,创新构建多维度培养体系。学校通过“价值引领—能力锻造—实践养成—跟踪培育”的全链条支撑,教育和引导学生“饮华工一滴水,献祖国一生情”,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青春力量。
新闻延伸
强保障 赋能力 拓岗位
华南理工大学三项举措促就业
01
强保障:筑牢就业支撑体系
压实责任机制。将就业工作纳入党委常委会重点议题,发布就业创业22条措施,构建校院两级就业领导小组体系,实施院长书记“分片包干”帮扶制,在796个班级设立“职业发展委员”,打通就业服务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强化专业联动。开设“人工智能”等跨学科课程,推进复合型人才培养;建立就业与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,以市场需求反馈学科建设,提升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匹配度。
夯实条件保障。设立70万元“就业育人基金”,建成“匠心・职业探索馆”,打造企业工作室等6大就业空间,布设AI面试亭,以数智化手段升级就业服务场景。
02
赋能力:构建多维培养体系
分类精准培育。开展“升学/留学/公考”专项训练营,启动“国际视野提升计划”小语种培训,推进“笃行计划”基层实践项目,2025年组织514名学生赴9省14地市党政机关锻炼。
全面活动覆盖。年均举办“职业启航月”等品牌活动近200场,覆盖6万人次;在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斩获1金3银2铜,以赛事驱动学生职业能力提升。
强化师资建设。开展“就业指导研习营”,68名教师完成专业化培训;实施辅导员企业挂职计划,设立“美的工作室”等校企协同团队,邀请企业HR驻校开展“就业门诊”。
03
拓岗位:拓宽就业发展空间
深挖市场岗位。推进“百城千园访企拓岗”行动,举办跨区域招聘会47场、校园宣讲会1019场,线上招聘企业7120家,发布岗位信息6231条,提供就业岗位51.8万个。
深耕基层就业。设立“笃行奖”激励政策,成立基层工作服务协会,构建“理论+面试+挂职”训练体系,形成“价值引领-能力锻造-实践养成-跟踪培育”全链条支撑,党政岗位就业占比连续三年超10%。
开发自有岗位。面向应届毕业生首批招募160名科研助理,从事科研、实验技术及管理工作,为学生提供校内过渡、科研蓄力、职业进阶的发展通道。
华南理工大学 学生记者团
信息来源:中国教育报、学生工作部(处)
微信编辑:杨晓霓
初审:冀早早
二审:卢庆雷
终审:邹浩
华工原创,版权所有
若需转载,敬请联络
邮箱:hgxcb@scut.edu.cn
“分享”“点赞”“在看”,记得一键三连哦
(责任编辑:休闲)
- 德国直升机坠河事故已造成2人死亡1人失踪
- 金爵奖参赛片|《再见德国坦克》:在有限的条件中自由创作
- 金爵奖参赛片|《贝壳的沉默》:展现真实的孟加拉国
- 奥运巡礼|“梦之队”无可撼动,中国跳水包揽8金?
- 美国要从俄罗斯手中买岛?俄方回应
- 德法意三国音乐剧齐聚,上海文化广场2024年末演出季发布
- 印度一工厂发生爆炸,已致9人死亡 views+
- 相里斌任国家发改委副主任,何光彩任教育部副部长 views+
- 广东梅州两地因强降雨灾害造成9人死亡6人失联 views+
- 泰国正式申请加入金砖国家 views+
- 菲律宾东部海域发生5.5级地震 views+
- 2场进1个还是乌龙,哑火的法国其实没那么糟? views+
- 河南一地发射3000枚增雨弹引发暴雨?官方辟谣 views+
- 哈萨克斯坦影片《离婚》摘得金爵奖最佳影片、最佳女演员奖 views+
- 全国6所“顶级”211大学,就业率不输985,今年值得报考! views+
- 突发!美国关闭俄在华盛顿和纽约的签证中心 views+